“人民工匠”许振超:职业教育不是命运的退路,而是人生的跳板,有无限的可能
5月11日,“技能报国·职教有为——优秀毕业生成长之路”专题研讨会在济南职业学院举办。本次会议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主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职业教育就业工作委员会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协办,济南职业学院承办。会议作为山东省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重要内容,紧扣2025年全国职业活动周主题“一技在手,一生无忧”,汇聚了技术技能人才、职教专家、院校领导、师生代表及职校优秀毕业生代表,共同探讨榜样人物在职校生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研讨会上,“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许振超通过视频分享自己的职业成长体会。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以自身从桥吊技术工人到大国工匠的成长经历,指出职业教育是人生跳板而非退路,工匠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他给在读职教学生提出三点寄语:职业教育应烧掉“差不多”心态,点燃跨界思维,展现家国担当。他相信职教生能通过奋斗闯出一片天,以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添火助力,也为行业发展注入力量。我是许振超,一个和港口大型装卸机械打了50年交道的“老码头”“老工匠”。今天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大会让我想起40多年前,站在28米高的吊车上,对着轴承损坏的滑轮发愁的自己。我想用半辈子的经历告诉大家:职业教育不是命运的退路,而是人生的跳板,有无限的可能。工匠精神也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没有经过刻骨铭心的劳动历练,不可能产生工匠精神。我记得刚开桥吊时,桥吊的电气关键技术掌握在外国厂家手中,设备出现故障时只能高薪聘请外国专家。有了设备却不懂技术,处处受制约、处处求人,这种没有尊严的工作环境常常使我感到自卑和不安。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自己掌握关键技术。于是,我就想方设法学习桥吊的工作原理和修理方法。我一边啃外语单词,一边手绘电路图,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反复琢磨、研究,几年下来,终于逐步掌握了这台桥吊的电控技术、主要技术参数和设备性能,单位再也不用花重金聘请外国专家来修理设备了。技能的价值从来不在于高低贵贱,而在于你是否把它做到了极致。新的时代,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职业教育给的不是饭碗,而是改写自己命运的金刚钻。最近我翻看了几遍《蜕变——职校生的华丽转身》这本书,很有感触。职教生的蜕变不是从丑小鸭变成天鹅,而是证明:天鹅本来就生活在鸭群中。就像我们自己现在建造成的自动化码头也曾经被人说是土办法,但如今却让国际上的同行竖起大拇指。所以,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具,而是能掀起行业变革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作为老工匠,我想给职业教育添上一把火。第一把火:要烧掉“差不多”的心态。我们应该记住,在99%和100%之间隔着的,就是工匠精神。第二把火:要点燃跨界思维。职业院校要打破教室、车间的墙,让学生既能熟练操作施工数控车床,也能用Python和机床对话。第三把火:照亮家国担当,工匠的最高荣誉永远是国家需要时,你能站出来大声说:这个技术,我有能力拿下!职校生的光芒从来不是借来的烛火,而是自己点燃的太阳。我相信职校生也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网站(www.gaozhidazhuan.com)无关。本网站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真实性和知识产权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删除:1309990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