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职业教育资讯

馆校合作,中职学子体验非遗文化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叶 记者 尹晓军)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甘肃省平凉机电工程学校联合静宁县博物馆开展“非遗进校园 美育润心田”活动,通过展览、讲座和体验课程,让中职学子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活动伊始,学生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静宁历史文物展》,被誉为“静宁七宝”的蚕节纹玉琮、谷纹玉璧等,形制规整,纹饰精美,既充分体现了齐家文化高超的治玉水平,又反映了当时宗教礼俗。“拓片是记录文明的‘时光相机’……”博物馆工作人员李满强一开口就惊艳了大家。讲解中,他以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拓片的起源与发展,并展示《宋三忠庙丽牲石彣》碑、“长乐未央”瓦当拓片。从唐代佛经雕版到明清民俗年画,博物馆志愿者穆旭霞用深入浅出的讲解串联起中国版画千年历史,并通过视频还原制版、雕刻、上墨、拓印的全流程。学生们跃跃欲试,专注地在吹塑板上刻上静宁县博物馆馆藏精品陶器、青铜器等。“用笔要稳,线条深浅决定最终效果。”穆旭霞逐个耐心指导。实践环节,清洗石碑、铺纸润湿、蘸墨拍打……旅游231班学生李佳妮反复尝试后,终于将“帛美禾大”瓦当完整拓印。静宁县博物馆馆长吴鱼海说:“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让学生亲手触摸历史,才能培养真正的文化认同。‘非遗’进校园不是单次活动,而是一场持久的文化浸润。”平凉机电工程学校校长马文娟表示,学校将利用好博物馆“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和“‘非遗’传承基地”资源,持续推进学校与地方文化阵地联动,培养既有技术功底又具人文情怀的新时代技能人才。学生们在讲解员引导下有序参观《静宁历史文物展》。杨叶摄静宁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李满强向学生讲解拓片的起源与发展。杨叶摄静宁县博物馆志愿者穆旭霞带着学生制作版画模型。杨叶摄作者:杨叶 尹晓军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网站(www.gaozhidazhuan.com)无关。本网站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真实性和知识产权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删除:13099905487。
中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
热门标签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客服电话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返回顶部

电话:13099905487

Copyright 2015 - 2025 高职大专网 滇ICP备1500102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