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职业教育资讯

打造美育新场景

图为民族职业学院的藏族学生参与中秋剪纸活动。

葛伟武摄

">

图为民族职业学院的藏族学生参与中秋剪纸活动。
葛伟武摄

湖南岳阳非遗工匠城的剪纸工作坊里,藏族学生索朗潘多正与同学一起创作《守护一江碧水》主题剪纸作品。这幅作品以洞庭湖为背景,融合传统剪纸手法与唐卡元素,描绘出碧波荡漾的湖水、摇曳的芦苇丛、巍峨的岳阳楼和游弋的鱼群,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守护长江生态”的主题。“各民族就像洞庭湖水一样交融共生。”索朗潘多说。

得益于“校馆共融”美育教联体模式,岳阳市美术馆、博物馆、非遗工匠城等文化场馆的资源被转化为育人活水,给当地学生带来更多优质美育资源。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从洞庭之滨到三湘大地,这一模式正在这里产生辐射效应。

在岳阳市美术馆的展厅里,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正在观摹画家们的作品,并与画家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的创作经验。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源自该校构建的“课程—场所—导师”匹配机制。在数字化平台上,剪纸课程自动对接非遗工匠城资源库,教师可实时调取相关资源库中的素材,通过比对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工艺精髓。在国画教学课堂中,教师引用岳阳美术馆线上典藏画作,讲解国画山水画法……

该校还构建了多样的美育资源转化体系。通过对百余幅洞庭湖主题国画进行高清扫描,建成数字化艺术资源库;为岳阳剪纸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构“文化内涵—技艺技法—现代转化”三级教学模块;建立学生创作成果认证机制,其中的优秀作品获10余项省级、国家级、国际奖项,并有多幅作品被岳阳市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永久收藏,实现教学成果的社会价值转化。

如今,以数字化校馆共融为枢纽的美育创新,正在将岳阳的美育资源转变为流动的“文化基因”,向三湘大地多层次扩散。

文章TAG: 美育 打造 场景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网站(www.gaozhidazhuan.com)无关。本网站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真实性和知识产权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删除:13099905487。
中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
热门标签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客服电话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返回顶部